5月22日,在泰國首都曼谷,泰國士兵在街頭執勤。泰國陸軍司令巴育·占奧差22日發表全國電視講話,宣佈於當天16時30分(北京時間17時30分)發動軍事政變,推翻看守政府,接管國家政權,逮捕政治鬥爭兩派的主要領導人,占據主要政府機構。軍方說,政變是為了儘快恢復社會秩序,推進政治改革。
  軍方宣佈政變,敦促民眾冷靜
  巴育在全國電視講話中說,由於曼谷和其他地區持續發生暴力事件,影響泰國民眾生活,一些人被殺害,許多人受傷,所以,軍方有必要發動軍事政變。
  巴育宣佈“國家維持和平委員會”已於當天16時30分(北京時間17時30分)接管國家權力。兩天前,巴育宣佈在全國實施軍事管製法,宣佈組建“國家維持和平委員會”,自己擔任總指揮,武裝部隊最高司令、海軍司令和空軍司令任顧問。
  在22日的電視講話中,巴育敦促民眾保持冷靜,繼續正常生活和工作。同時,他要求國家公務人員繼續履行職責。巴育說,政變的目標是不肯讓步的政治鬥爭兩派,而不是普通民眾,因此軍方會努力確保社會穩定,不會幹涉普通民眾的生活。
  逮捕主要政客,看守政府失聲
  當天的政變發生在一場為期兩天的會議之後。
  軍方20日宣佈軍管後,召集多方政治力量和國家權力機關,於21日開始召開會議,商討出路。出席會議的包括選舉委員會全部5名委員、上議院議長、人民民主改革委員會(“黃衫軍”政治翼)領導人素貼、民主黨黨首阿披實、為泰黨代表等,但反獨裁民主聯盟(“紅衫軍”政治翼)沒有派代表參加。
  會議進行到第二天下午仍無解決方案,軍方隨後宣佈政變,士兵把素貼帶走。軍方承認,鬥爭兩派的主要政黨領導人、兩派民間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以及其他重要政治人員已經被軍方逮捕。
  現階段,不清楚軍方具體逮捕了哪些人。泰國媒體報道,自軍方宣佈政變,為泰黨領導人、剛剛被憲法法院判令下臺的總理英拉·西那瓦下落不明。
  軍方宣佈政變後,士兵和坦克前往曼谷主要集會地點,勸散集會者。
  軍方政變後,看守政府集體失聲,暫無任何表態。
  發佈多條聲明,實施軍事管制
  泰國軍方在宣佈政變後接連發佈多條聲明。軍方宣佈,自22日起在全國範圍內實施軍事管製法,即戒嚴令。20日發佈的戒嚴令作廢。
  陸軍副發言人雲泰·素瓦麗在電視聲明中說,自22日起,軍方在全境實施新的戒嚴令,內容與先前戒嚴令相比更加嚴格。她說,新戒嚴令決定實施宵禁,任何人不得在22時至次日5時間外出。
  軍方在另一份聲明中要求所有參加政治集會的集會者儘快撤離。當天傍晚,乘坐軍車的士兵進入曼谷市中心和市郊的幾處集會地點,勸離集會者。《民族報》報道,在一些集會地點傳出槍聲。
  當天晚間,在“紅衫軍”集會的一處路口,大約3000名集會者分乘軍方提供的大巴離開。
  軍方同時發佈指令,要求所有士兵和警察在執行相關任務時不得未經許可攜帶武器。
  當天晚間,軍方發佈指令,宣佈廢除2007版憲法。
  軍事政變難解政局“死結”
  泰國陸軍司令巴育22日宣佈發動軍事政變。為何軍方突然宣佈政變?軍方政變後泰國局勢如何?政變能否解決泰國曠日持久的政治危機?
  事實上,這次軍事政變並非毫無徵兆。泰國軍方20日宣佈全國戒嚴後,該國分析人士便認為,軍方行動的性質已經接近軍事政變,泰國形勢面臨極大不確定性。21日和22日,軍方連續召集看守政府、為泰黨、民主黨、支持及反對政府的示威者等各方代表進行了兩輪會談,試圖尋找政治危機的破解之道。然而,各方均堅持己方立場,不肯妥協,最終導致談判破裂。
  軍方20日戒嚴後,便開始對媒體進行管控,包括暫時關閉有不同政治傾向的電視臺、禁止非政府人員接受節目訪談等。22日宣佈政變後,又下令所有電視臺、廣播電臺停止播放日常節目,只轉播軍方電視臺和電臺節目。
  泰國分析人士普遍認為,軍事政變只能短暫控制局勢,對減少暴力衝突和傷亡有直接效果,但縱觀歷史,政變無法從根本上終結泰國的政治傷痛。泰國自1932年以來已經發生了19次政變或未遂政變。上一次政變發生在2006年9月,軍人接管政權後結束了街頭對峙局面,國家暫時恢復平靜,但深層次的社會分歧並未得到解決。
  長久以來,泰國存在不同階層利益分配不均等深層社會矛盾,並由此引發循環往複的社會動亂。分析人士認為,非政治的手段難以解決泰國根本問題,各方最終還是要回到政治談判桌上。
  背景資料
  關鍵詞:政變
  82年來泰國已發生19次政變
  泰國是一個有豐富政變歷史的國家,泰國一些媒體戲謔這一現象為“政變文化”。與其他一些國家的政變不同,泰國人時常會把政變當做解決問題的一種辦法。
  泰國自1932年施行君主立憲制以來已經發生19次政變,其中大約一半政變為未遂政變。大多數政變由陸軍領導人發動。上一次政變發生於2006年9月19日,政變實施者為時任陸軍司令頌提。
  關鍵詞:公務架構
  部委運作不受內閣改組影響
  每一個部委機構設有常務官和政務官,常務官的最高長官為次長,政務官的最高長官為部長,部長隨政府更迭而更換,次長則負責部委機構的日常運作,任期不隨政府變更而變更。因此,在政府頻繁更換、內閣反覆改組的近十年,泰國主要部委機構的正常運作未受到影響。
  關鍵詞:政治鬥爭
  主要是保守派與革新派鬥爭
  泰國近些年的政治鬥爭可大致歸結為保守派和革新派的鬥爭,分別以反對前總理他信·西那瓦和支持他信為表象,其主要政黨代表分別為民主黨和為泰黨,主要民間政治集團為“黃衫軍”和“紅衫軍”。
  去年以來泰國政壇危機大事記
  2013年
  11月1日,泰國國會下議院通過了由執政黨為泰黨提出的特赦法案草案。反對黨隨即在首都曼谷街頭舉行“持久戰”式的集會示威活動。
  12月9日,英拉宣佈解散國會、提前大選。但反對派要求英拉辭去看守政府總理職務,徹底交權。
  2014年
  1月21日,英拉宣佈在曼谷及周邊地區實施緊急狀態法,以阻止由此產生的暴力流血事件。
  2月2日,泰國舉行國會下議院選舉,但眾多選民沒能完成投票。
  5月7日,泰國憲法法院以濫用職權、違反憲法為由解除看守政府總理英拉職務。
  5月20日,泰國軍方宣佈施行全境戒嚴、解散由政府設立的維持安全秩序中心、成立維和指揮中心。軍方強調,此次戒嚴“不是政變”。
  本組文圖均據新華社  (原標題:談判兩天未果 泰國軍方政變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arqwtfjjdbt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